3月24日,在秭歸縣沙鎮溪鎮長春村林家灣村落,王宏文和家人正在清點前段時間農家樂、雜貨店、養殖種植的賬目,夫妻倆感慨萬分:“大梅路才剛剛修通,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幾番”。
大梅路的“前世今生”
2019年以前,大梅路還是一條只有3.5米寬、路面破碎不堪的鄉村路。
據長春村黨總支書記梅朝輝回憶:“當初我剛返鄉創業,開辦了牛場,結果路太窄大車進不來。每次拖牧草都要在梅家河卸貨分裝,費時費力成本也高”。
在外獲獎無數的“樂罐”“五壩田”等一批優秀鄉土農產品品牌因此困守山中,未能規?;l展,周圍的群眾都期盼能有一條寬闊的“致富路”飛進山里。
要在大山里開鑿一條數十公里的盤山公路何其艱難:3.5米寬的破損路面全部移除,擴寬為近8米的土基路面,滑坡坍邊、線路調整、征地搬遷、資金緊張讓項目實施深陷泥潭。
2021年,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,要徹底拔除老百姓的“心頭刺”。組建工作專班,大力推行“改并組”,僅1個月,人員、資金全部到位,2022年10月,大梅路正式建成通車。
惠民工程“人人幫”
大梅路工程全長21.8公里,工程涉及沙鎮溪鎮境內205畝土地、44棟房屋、水池等農用設施,征遷涉及327戶,協調難度十分高。
項目組和鎮村兩級干部紛紛上門“拜訪”,希望征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。
結果卻遠遠出乎協調組的意料,協調專班的同志才上門,早知來意的群眾已經等在門口:“這種事情還商量啥,我們讓!”
村干部組織群眾召開“清廉村居共建共管幸福路”屋場會,會上大家各抒所想,但意見卻十分一致:“能幫則幫,能讓則讓,人家負責把路修好,我們負責把路管好。”
工程重啟之后,周圍的百姓幾乎每天都會到工地上幫忙,還為施工隊送熱茶送冰水。工程隊感嘆:“這么大的工程沒遇上阻工卻遇上了助攻,真是稀奇事。”
聽說大梅路修通,許多闊別多年的游子聞訊返鄉。今年春節期間,沿線居民自覺上路清掃。
“幸福路”帶來幸福生活
隨著大梅路的通車,長春村大力推動農旅融合,發展“美麗經濟”,深挖傳統農耕文化,打造“夢里田園·四季長春”。
2022年舉辦的“農民豐收節”,游客來此賞云上梯田的層層麥浪,嘗農家柴火飯,尋千年古樹,訪石頭城堡,逛農耕文化館。僅3天,農家樂、農產品銷售額突破百萬元。當地的老百姓第一次嘗到了“青山變金山”的甜頭。
自“幸福路”通車以來,已吸引超過4萬人次觀光打卡。“這里不僅景美,停車免費,吃飯便宜,農產品物美價廉。”一名來自恩施的自駕游旅客說道。
“深山里的淳樸百姓不懂得經營之道,卻格外珍惜‘幸福路’帶來的幸福生活,通過最樸實的服務俘獲了過往游客的心。”梅朝輝感慨,往年難以走出大山的農產品,也隨著游客的步伐走向了千家萬戶。(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周洪峰 李堯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