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,宜昌市社會救助“居住地申享”改革步入新階段,申請人的戶籍“壁壘”進一步被打破,申請低保不再受宜昌戶籍限制。
李爺爺今年88歲,他與78歲的老伴兒住在秭歸縣的歸州鎮。李爺爺有三個兒子,原本能夠頤養天年,但三個兒子相繼不幸去世,李爺爺和老伴兒的生活遇到困難。
因三峽大壩移民的歷史原因,李爺爺夫妻二人的戶口被集體遷到了荊州市荊州區川店鎮。按照以往的政策,李爺爺得去戶籍地才能申請低保,但這對于一位沒怎么出過遠門的高齡老人來說,無疑是個巨大的困難。
2022年8月,宜昌在全市范圍內深入推進居住地申享改革創新實踐,跨縣居住的宜昌戶籍居民,可直接在居住地申請低保,這對于不方便回到戶籍地辦理低保的群眾來說是一道福音。但盡管如此,戶籍地在宜昌市外的李爺爺仍然無法申請享受宜昌低保政策。
隨著改革的深入,2023年2月,宜昌社會救助為進一步保障困難群體能夠獲得及時便捷的救助,決定于2023年3月全面啟動居住地申享,取消申請人的戶籍限制,即只要持有宜昌居住證,便可在居住地申請辦理低保,無需回到戶籍地辦理。
秭歸縣歸州鎮的民政工作人員得知此消息,迅速告知李爺爺可以按新政策申請低保。聽到自己可以被納入低保,李爺爺很是高興,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,立即在當地申請了低保。10個工作日內,李爺爺的辦理流程全部完成,成為宜昌第一個市外戶籍成功辦理居住地申享低保政策的案例。從3月開始,李爺爺和老伴兒就能享受宜昌低保政策保障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居住地申享”與以往的“異地通辦”不同,雖然兩種辦理方法都需要戶籍地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的協助,但異地通辦僅僅便利申請渠道,將申請人信息推送至戶籍地,低保審核確認、救助金發放仍由戶籍地負責。而居住地申享辦理后,申請人被納入宜昌救助系統,由宜昌負責發放救助資金與物資,讓同一居住地內的居民能夠享受同等權利,這種救助方式更加體現宜昌這座城市的公平、包容與溫度。